你的位置:播色网 > 好色客亚洲 > 国产 —傳記过火想想特点

好色客亚洲
国产 —傳記过火想想特点
发布日期:2024-09-28 15:08    点击次数:55

国产 —傳記过火想想特点

華崗佛學學報第6期 (p105-156) (民國72年),臺北:中華學術院佛學掂量所国产,-Kang Buddhist Journal, No. 06, (1983)Taipei: The Chung-Hwa Institute of Buddhist Studies ISSN: 圓測之掂量 —傳記过火想想特点

楊白衣本所掂量員

p. 105 p. 109 p. 114 p. 116 p. 125

本書最大的特点等于,儘管圓測為新唯識派的學僧,卻很好意思妙地愚弄了新譯唯識派所遗弃的舊唯識義(真諦說),而作公道的取捨。這與慈恩派之一昧遗弃的態度人大不同。举例:強調一性都成與五十二位修谈論,都與新唯識派不同。故閱讀本疏不但能知圓測的想想,亦能獲得掂量真諦想想。

快播在线观看

圓測的另一特点等于「解題」時的治學精神,筆者以為這是最寶貴之處。於此可窺見現代學者所用的要津論。圓測於此中詳述想想配景、歷史開展、想想種類、差異、分拨實情等等。圓測的確不愧為頭腦走漏的高僧,而一如崔致遠所盛讚的「夙種善芽,行攀勝果,為鰈海之龍子,是雞林之鳳雛」的天才[40]。

本疏的內容、組織如下:

p. 126

由本疏比較圓測與慈恩的差異,其最顯著者是第二「辨經宗體門」之五門出體。這是慈恩所未触及的問題。慈恩疏僅有四門出體,而由另一角度組織。圓測的「五門出體」,遭遇二祖慧沼『了義燈』的破駁。又「法數出體門」下的「本影有無」亦與慈恩的宗旨大不调换。對「有影無本說」圓測列舉了龍軍、堅慧、金剛軍等东谈主之說。

在『成唯識論疏』軼一火的当天,『解深密經疏』確為接洽圓測想想之最好線索。

『解深密經疏』本來欠缺第八卷首之一少部分及最後之第十卷沿路,而為學界所痛惜。甚幸於一九四九年四月由日本大谷大學稻葉正就教师發見其藏譯本收錄於西藏大藏經中。於是把它譯出而復原全貌,這委實裨益學界不淺。

p. 127

第八卷首的部分是『解深密經』卷四「地婆羅蜜多品第七」(大正一六、七O三中)之疏釋序,未触及經文的解釋。第七品的疏釋分為「(一)釋品名義;(二)辨品來意;(三)依文正釋」等三部分,欠缺的恰恰是前二部分。對此,第十卷的疏釋是『解深密經』第五卷 「曼殊室利菩薩復白佛言:世尊!凡有幾種一切如來身所住执言音差別?……」(大正一六、七O八下等八行)至最後的解釋。即:相當於第五卷「如來成所干事品第八」而極為热切。圓測於此敘述其淨土觀(詳細內容請參閱拙著『圓測之掂量』第三章第三節淨土觀)。

『仁王經』古來被視為鎮護國家的經典,而受到為政者珍惜,並敕命修法——仁王會的寶典。释教界也為了相投為政者的需要, p. 130 盛行灵通、注釋。举例:三論宗嘉祥有疏六卷、天台宗智者有疏三卷、密教良賁有疏七卷、法相圓測有疏六卷等。『仁王經』因國家色调過濃,古來被疑為偽經,但仍根基般若空的精神,教以國家、社會和平的條件故,可視為俗諦門的經典,而富余大乘精神。本書可能是受武則天的条目而注釋者。

p. 135

綜合所述,圓測較之博學而親切,至於其他的著述,雖未比較,但很可能與『般若心經』之情形调换,圓測誠為「博古通今」的大學者。

p. 3

[1] 大正五O、七二七中。

[2] 『宋高僧傳』卷四、窺基傳。大正五O、七二五下—七二六上。

[3] 崔致遠撰「故翻經證義大德圓測沙门諱日文」。

[4] 慧學二九七东谈主、施學七O东谈主、戒學一七一东谈主、忍辱學二三六东谈主、精進學三四六东谈主、定學一五O东谈主。

[5] 卍續藏一三三、八三九上。

[6] 『玄奘三藏師資傳叢書』卷下、卍續藏一五O、一八一下—一八二。

[7] 這些資料見於李能和『朝鮮释教通史』下、一六四—一六八頁。

[8] 矢吹慶輝『鳴沙余韻解說』第一部一六五—一六九頁。

[9] 卍續藏一五O、一八一下—一八二。

[10] 當時帝都的學僧與俗东谈主,都集於常、辨二師處學習『攝大乘論』。玄奘早於吳蜀研習故,只研讀一次便能通達。因此,二高僧稱讚玄奘為佛門沉駒。而予言:佛法賴您弘揚,可惜吾入已老,無法睹見為憾。詳見『大慈恩寺三藏法師傳』卷第一、大正五O、二二三中。

[11] 崔致遠「故翻經證義大德圓測沙门諱日文」。

[12] 依上記崔致遠之撰文。

[13] 『八十華嚴』於六九九年譯完。參照『開元錄』卷第九、『貞元錄』卷第十三。

[14] 卍續藏一五O、一八二下。

[15] 依結城令聞博士之調查報告,圓測之舍利塔於民國五年(一九一六)代修建。塔中置有師之木像。詳見趙明基『新羅释教的理念过火歷史』一六二頁。

[16] 卍續藏一五O、一八二上—下。

[17] 『朝鮮释教通史』下,一六六頁。

[18] 『六祖壇經』行由第一:「汝是嶺南东谈主,又是獵獠,若為堪作佛?」大正四八、三四八上。

[19] 唐僖宗光啟元年丁未新羅真聖元年重建,真聖女王即位之初年,……施穀於佛國寺,修荐席,請圓測沙门轉講華嚴經。『佛國寺古今歷代記』。

[20] 『三國史記』卷第八新羅孝昭王元年八月條下有「高僧谈證自唐迴」之記事。

[21] 『宋高僧傳』卷四,大正五O、七二七中。

[22] 卍續藏一五O、一八一下。

[23] 「大周西明寺故大德圓測法師舍利塔銘並序」:「即命付瑜伽、成唯識等論,兼所翻大小經論,皎若生知。」卍續藏一五O、一八二上。

[24] 中和有「生知安知」句。好奇是說生來即知,绝不劝诱,快慰理得之聖东谈主田地。

[25] 崔致遠在仕官中最闲静的是,在黃巢之亂時,草「檄文」。檄文是論庶民深明大義徵兵之文書。崔氏歸國後,於真聖女王七年盲从任遣唐使,但由於盜匪橫行未果。見『三國史記』二、四六。

[26] 參照『三國史記』十一、四六,東史綱目。又在金知見博士主辦之第四次國際释教學術會議,以「崔致遠與華嚴想想、禪之關係」為主題,崔致遠再度被評價。一九八一年十一月十六日—二旬日,大韓傳統释教掂量院。這個會議,筆者也會參加。

[27] 詳見東國大學『韓國释教着述文獻總錄』九一頁以下。

[28] 「故翻經證義大德圓測沙门諱日文」。

[29] 卍續藏三四、六六一上—下。

[30] 瞿波(Gopai)論師依湛慧『述記集成編』卷三,為『二十唯識』的註釋者,係世親弟子德光。深浦博士曾於『唯識學掂量』上(逐一四頁)說,這可能是誤傳,蓋二东谈主之梵音不同。德光依『三十述記』的記載,主張「心思具有」說故,與不許「心外存境」之瞿波,可能風馬牛不联系。詳見深浦正文『唯識學掂量』上卷、教史論逐一四頁。

[31] 卍續藏三四、七四九下。

[32] 大正三三、五四四下。

[33] 故翻經證義大德圓測沙门諱日文。

[34] 當玄奘向窺基之父徵其披缁時,基父說:「伊類粗悍那勝教詔」。這當然是謙虛之言,但窺基還是功利心很重之东谈主,他向玄奘說:要是答應我三條件,我便披缁,(1)不斷情欲;(2)葷血;(3)過中食。大正五O、七二五下。

[35] 連愤慨圓測之窺基,亦稱讚圓測為:「俊朗之器」,由此可見其開朗之秉性。

[36] 窺基五十一而死,圓測則早生於窺基,晚死於窺基。

[37] 大正五O、七二五下—七二六上。

[38] 見趙明基『新羅释教之理念與歷史』「3著書」之一覽表,一六五—一六七頁。一九六二年二月,新太陽社。

[39] 參照『佛說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大正三三、五四三上。又『仁王經疏』卷上本、大正三三、三六O上及『解深密經疏』、卍續藏三四、五八六上。

[40] 『故翻經證義大德圓測沙门諱日文』。

[41] 『仁王經』之四譯為:(1)晉泰始元年(二六五)月支三藏曇摩羅察(法護)譯『仁王般若經』一卷。(2)姚秦弘始三年(四O一)龜茲國三藏鳩摩羅什譯『佛說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經』二卷。(3)梁承聖三年(五五四)西天竺優禪尼國三藏波羅末陀(真諦)譯『仁王般若經』一卷。(4)唐不空三藏譯『仁王護國般若波羅蜜多經』二卷。前三是舊譯,第四為新譯。

[42] 大正三三、三九五中。

[43] 大正三三、五四五中。

[44] 『般若波羅密多心經贊』、大正三三、五四二下—五四三上。

[45]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上、大正三三、五二三中。

[46] 大正三三、五二四下。關於觀世音與觀幽静之譯語,學界有好多的異見。举例:(1)由原文不同而來的;(2)由颖悟、体贴之作用不同而來的;(3)由主客兩觀之不同而來的等等。颖悟輪(八五O年紀)所譯之『般若心經』譯為:「觀世音幽静菩薩」。中村元在『般若心經、金剛經』(岩波文庫本),本田文英在『法華經論』(弘文堂)、榛葉元水在『般若心經大成』敘論此問題。

[47] 「行深般若波羅蜜多」的解釋,慈恩所用的篇幅自五二四頁至五三五頁中,共占十一頁弱,全書有二二頁。

[48] 「或有本曰照見五蘊等都空。雖有兩本,後本為正。檢勘梵本,有等言故,後所說「等」,準此應知。」大正三三、五四四下。「以後準此」乃指「受想行識等」而言。這在六根、六塵仍然。在「五蘊」下應加「等」字事,見中村元、紀野一義之註譯本亦可知谈。即:

āryavalokiteśvaro bodhisattvo gaṃbhirāyām prajñāpāramitāyāṃ caryāṃ caramāṇo vyavalokayati  sma pañca skandhās, tāṃ's ca svabhāva-śūnyān  paśyati  sam.

 觀 自 在    菩 薩     深    般若波 羅蜜多    行   行(時)   照 見   強意  五   蘊    其等    自性   空   正見體得 強意

榛葉元水於『般若心經大成』(逐一九頁)說:「慈恩幽贊與大慈恩寺靖邁疏以及智光之述義,都有五蘊等。然则高麗版、黃檗版、縮刷、卍字、大正、國譯等各藏經,都沒有「等」字。又大唐聖教序之石碑,雖為玄奘代所建,但由拓本看,也都沒有等字。日本弘法大師說有『等』字,不知依何而來。」也許弘法大師所用的梵本與圓測所用的簿子调换,否则則於入唐時曾閱及圓測的『心經贊』,故有此斷語。

[49] 大正三三、五四四中、下。

[50] 『般若心經贊』:「智度論說:舍利弗其东谈主得十千三昧,於一切佛弟子中颖悟第一故,世尊說,一切眾生智,唯除佛世尊,欲比舍利弗颖悟及多聞,於十六分中,猶尚不足一。」大正三三、五四五上。

[51] 大正三三、五四五下。

[52]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幽贊』卷下: 「若執遍計所執諸色及依他色,定異真有,真俗定別,極成迷亂。今顯二色性即空如,無相無為非詮智境,應捨二執求趣真空,故攝歸空雙除妄見,法性之色體即真相,不異即空,此復何惑。聖說二諦各有淺深,彼相互形都有真俗。有俗俗俗,真俗俗真,有真真真,有真真俗,即俗真俗,真亦俗真。有俗有真,俗無真滅,既非無色而獨有空,亦非色空,定不異即。故真空與色,非異非不異,非即非不即。」大正三三、五三七中—下。

[53] 大正三三、五四九下。

[54] 『般若波羅蜜多心經贊』:「然釋此頌,諸說不同。一曰:此頌不行翻譯,古來相傳,此咒乃是西域正音,深沉辭句,翻即失驗,故存梵語。又解:咒中說諸聖名,或說鬼神,或說諸法甚深奧義,言含多義,此方無言正當彼語,故存梵音,如薄伽梵。一曰:諸咒密可翻譯,如言南無佛陀耶等。」大正三三、五五一下。

[55] 圓測『仁王經疏』卷上本、大正三三、三六O中。

[56] 『仁王經疏』卷上本、大正三三、三六O中。

[57] 『仁王經疏』卷上本:「而差別者,清辨菩薩立而無當,真諦師意存三無性,非安立諦。」大正三三、三六O中。

[58] 『唯識論同學鈔』卷二十六、大正六六、二四六上。

[59] 覺賢之『智心髓集註』,也說有二派瑜伽行派。一為有相(sakara),二為無相(nirakara),此外,蓮華或不二金剛等东谈主,也談及此二派事。

[60] 字井伯壽『陳那著述之掂量』四頁以下。

[61] 詳見山口益『中觀释教論考』三一O頁。

[62] 相分、見分、自證分為玄奘之譯語,陳那的『集量論』譯為:似現(ābhāsa)、能取行相(grāhakākāra)、自證(samvitti)。三分家見於『攝大乘論』。詳見佐佐木月樵:『漢譯四本對照攝大乘論』藏文五二頁。

[63] 詳見『成唯識論』卷一、新導本三頁。

[64] 參照宇井伯壽『陳那著述之掂量』三四四頁「陳那三分說」。

[65] 依宇井伯壽說,八識體別說為释教中之一大奇說。詳見『释教汎論』三一三頁。

[66] 參照霍韜晦『安慧三十唯識釋』「識變三義」、第十九頁。安慧的著述所涉很廣,但仍以唯識為主,在唯識說,他是確立無相唯識教系的第一东谈主。

[67] 『成唯識論』卷九、新導本第三頁。

[68] 举例:幽谷彰『印度释教史』下卷「空之想想與三性說」一三三頁、山口益『般若想想史』、長尾雅东谈主『中觀與唯識』、中村元『龍樹』等,都有很詳細的舉證。

[69] 大正三O、一七上。

[70] 大正三一、六九三上。

[71] 大正三O、六下。

[72] 大正三O、三三中。

[73] 大正三O、二三下。

[74] 大正三O、二四上。

[75] 大正三O、二四上。

[76] 『仁王經疏』卷上末、大正三三、三七六中,又,『解深密經疏』卷九、卍續藏三五、九八下。

[77] 那提(福生)來朝時攜帶了般若系的經典想翻譯,但被沒收無法翻譯。不但如斯,連求見都不加理會。詳見『續高僧傳』卷四,大正五O、四五九上。又因玄奘過度遗弃舊譯經典,法沖因而指責他說:「要是舊譯經典都錯誤不足為取,您應該依新經重新披缁、受戒。」詳見『續高僧傳』卷廿五,法沖傳。大正五O、六六六下。

[78] 詳見『成唯識論學記』卷二、卍續藏八O、三三上—下。

[79] 举例對『解深密經』的經題,認為譯成「深密解脫」,乃為譯家的錯誤。詳見『解深密經疏』卷一、卍續藏三四、五九九下。此外,评述譯家錯誤的场所不少。举例對『相續經』三有相的說明,詳見『解深密經疏』卷十,稻葉本二七頁。

[80] 『攝論』系的唯識,有時作為第八識的異名,有時作為第七識的異名。對此,『佛性論』、『轉識論』、『決定藏論』等,作為阿梨耶識別體的識。

[81] 這是根據太賢『學記』而說的傾向,若依『了義燈』看,恰恰相背。日本結城令聞推敲其原因,認為也許『圓測疏』有二種異本。詳見『以成唯識論為中心的唐代諸家的阿賴耶識論』二一頁。東方學報第一號。

[82] 圓測『般若心經贊』序,大正三三、五四二下。

[83] 举例:對四善根,圓測列舉十五種不同的宗旨。詳見太賢『學記』卷八、卍續藏八O、一七九頁。

[84] 詳見拙著『圓測之掂量』本論第三章第二節一,教判論。

[85] 真諦譯之『轉識論』云:「何者立唯識義,意本為遣境遣心,今田地既無,唯識又泯,既是說唯識義成,此即淨品。」(大正三一、六二中)「立唯識乃一往遣境,扫视卒終為論。遣境為欲空腹,是竟然意,是故境識俱泯,是其義成,此境識俱泯,即是實性,實性即是阿摩羅識。」(同六二下)。

[86] 大正三一、八六四上。

[87] 『般若波羅蜜心經贊』:「莊嚴論說:大圓鏡智自受用;佛攝大乘說:轉諸轉識得受用身,然說轉去阿賴耶識得法身者,此說轉去第八識中二障種子,顯得清淨轉照章身,非說鏡智是法身佛。」大正三三、五五一上。

[88] 『解深密經疏』卷五、卍續藏三四、八二八上。

[89] 『大菩薩藏經』卷十八、大正逐一、三O四中。

[90] 請參考拙著『圓測之掂量』本論第三章第二節四、五姓論。

[91] 『解深密經疏』卷四、卍續藏三四、七七五頁至七八六頁。

[92] 詳見常盤大定『佛性問題』二四七頁。一九四三年春秋社。

[93] 在『了義燈』破駁西明的問題:「西明云:此三分以釋變言,自有三說……」段(大正四三、六八O中),『演秘』不但不加以破駁,且甘愿說:「有義即心自體名見分,非四分中第二見分,世親同時唯二見分故。」大正四三、八九上。

[94] 『成唯識論略疏』卷第二:「述記、了義燈所辯,甚失論旨,應想。」大正六八、二八中。此外,『同學鈔』、『增明記』悯恻圓測、详情圓測學說的不少。

[95] 『仁王經疏』卷下末、大正三三、四一二下国产。



Powered by 播色网 @2013-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

Copyright Powered by站群 © 2013-2024 版权所有